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茵陈蒿汤方第七十八

去滓。减六升。内二味。色正赤。以水一斗。先煮茵陈。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盒饭利。一宿复减。尿如皂角汁状。黄从小便去也。茵陈蒿(六两味苦微寒)栀子(十四枚擘苦寒)大黄(二两去皮苦寒)上三味

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以逐胃燥。以下瘀热。宜下必以苦。宜补必以酸。大黄之苦寒。茵陈栀子之苦寒

阳明证。屎虽硬。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故令喜忘。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其人喜忘者。本有久瘀血。宜抵当汤下之

内经曰。津液少。大便硬。屎虽硬。血并于下。乱而喜忘。大便反易。其色黑也。与抵当汤。以下瘀血。所以喜忘也。以蓄血在内。此下本有久瘀血

再便。三便。色变者。王海藏云。即此意也。以其火燥也。须臾变褐色。初便褐色者重。深褐色者愈重。黑色者为尤重。如羊血在日色中。久则渐变而为黑色

下之。可攻。阳明病。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虚烦也。非虚烦也。其腹微满。初硬后溏。是无燥屎。故不可攻。当与栀子豉汤。若胃中有燥屎者。下后心中懊而烦者。可与大承气汤下之。此热不在胃而在上也

烦躁。五六日。绕脐痛。此有燥屎。病患不大便。发作有时者。故使不大便也

烦躁。胃中燥实。故绕脐痛。气不得下通。不大便五六日者。则大便必结为燥屎也

发作有时也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属阳明也。日晡所发热者。脉实者宜下之。发汗宜桂枝汤。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

审看脉候。以别内外。其脉实者。犹在表也。发汗则愈。虽得阳明证。其脉浮虚者。是热未入腑。可与桂枝汤。未可便为里实。热已入腑为实。可与大承气汤下之

烦不解。腹满痛者。所以然者。此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本有宿食故也。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

则胃弱。大下之后。不能消谷。是知有燥屎也。至六七日不大便。则宿食已结不消。与大承气汤以下除之。故使烦热不解而腹满痛

娄氏云。又下之也。此大下之后。反用大承气者。须审虚实用之。以津液渐竭故也

不如栀子枳实稳当

时有微热。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者

发热。小便利。胃热者。则大便硬。喘冒无时。及嗜卧也。以下燥屎。此以有燥屎。故小便不利。此燥屎在胃。与大承气汤。而大便乍难乍易。故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也

何也。王三阳云。方可攻之。必以手按之。大便有硬块。喘冒不能卧。此证不宜妄动。乍难乍易故也

属阳明也。属上焦也。食谷欲呕者。得汤反剧者。吴茱萸汤主之

上焦主内。胃为之市。胃不受也。以温胃气。食谷欲呕者。与吴茱萸汤。得汤反剧者。上焦不内也。以治上焦法治之

<<张卿子伤寒论>>•张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