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积聚方五首

腑脏虚弱。受于风邪。腑者阳也。脏者阴也。阳浮而动。阴沉而伏。诸脏受邪。留滞不去。乃成积聚。病源积聚者。由阴阳不和。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其痛无有常处。初未能为积聚。积者阴气五脏所生。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

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在左胁下。何以言之。肝当传脾。肺病当传肝。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欲复还肺。肝之积名曰肥气。以季夏戊巳日得之。令人发 疟连岁月不已

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何以言之。心当传肺。肾不肯受。肾病当传心。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欲复还肾。故留结为积。以秋庚辛日得之。肺心之积名曰伏梁。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也

在胃管。久不愈。发黄胆。久不愈。覆大如盘。脾当传肾。肝不肯受。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何以言之。肝病当传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欲复还肝。故留结为积。喘咳发肺痈。心病当传肺。令人四肢不收。饮食不为肌肤。令人洒浙寒热。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也

骨邪。久不愈。不下食。积在左。积在右。脉两出。掌中热。主血厥。肺当传肝。心不肯受。发于少腹。上至心下。上下无时。令人喘逆。脾不肯受。此为五积。食即吐出。脉出在左。脉出在右。积在中央。秋沉而芤。甚即唾血。主身螈 。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欲复还心。故留结为积。肾欲复还脾。故留结为积。胃中有积聚。以部皮肤寒。病悸腹中热。面赤咽干烦。若豚贲走之状。脉浮而牢积聚。脉来小沉实者。时上下无常处。诊其脉而紧积聚。脉横者胁下有积聚。脉来细KT 附骨者积也。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也。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肾之积名曰贲豚

肠鸣。目 。喜忘。四肢重。不能卧。色黄也。足胫寒。喜转筋。色青也。饥则见。饱则减。病腰痛。骨中寒。主髓厥。色黑也。夏瘥冬剧。腹满呕泄。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身无膏泽。爪甲枯黑。春瘥秋剧。诊得肾积。脉沉而急。少腹里急。今附于后。除心下积。色起见于外。手足胫肿厥。是主肌肉损。胁痛引少腹。男子积疝也。女子病淋也。苦脊与腰相引。口干咽肿伤烂。诊得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养生方导引法云∶以左足践右足上

开目。展两臂。伸臂胫。端坐柱腰。向日仰头。张鼻取气。逼置脐下。以除结聚。以消饮食。令人轻强。行之冬月。令人不寒。仰两手掌。张腹两足。三十过而止。除积及老血。正坐向王气。又云∶闭口微息。低头不息十二通。瞑目闭口不息极。又云∶病心下积聚。小口微出十二通气。徐以口内气因而咽之。又云∶端坐拄腰直上。又云∶左胁侧举右手极形。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以鼻又云∶向晨去桃正偃卧

热乃止。即愈矣。欲息微定。荡涤五脏。津润六腑。所病皆愈。张吸其腹。症瘕散破。腹有病积聚者。疗积聚坚症方。(出范汪破积丸。复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

大黄(一斤) 牡蛎(三两) 凝水石(一两) 石膏(一两) 石钟乳(一两) 理石(一两)

日三。不知。稍增。先食服。以知为度。酒饮任下三丸。上六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

又顺逆丸。主久寒积聚。气逆不能食方

大黄(十分) 黄芩(四分) 浓朴(四分炙) 干地黄(四分) 桂心(四分) 滑石(四分)杏子(二分) 黄连(四分) 麦门冬(四分去心)

后食。和以蜜。服十丸。日再服。丸如梧子。不知稍增。以知为度。上九味捣合下筛

忌芜荑生葱猪肉

又捶凿丸疗腹中积聚邪气寒热消谷方

甘遂(一分) 荛花(一分) 芫花(一分) 桂心(一分) 巴豆(一分) 杏仁(一分) 桔梗(一分)

上七味。各异捣。日三行。膈上吐。膈下利。长将服之。伤寒增服。名曰捶凿。以消息之。下细筛捣合丸。以白蜜捣万杵。服如小豆一丸。荛花芫花熬令香。忌猪肉芦笋生葱。(并出第十三卷中)。小儿亦服妇人兼身亦服。巴豆杏仁去皮熬令变色已

肋急满。癖气冲心。兼恶寒方。时吐水不能食。延年疗腹内积聚

鳖甲(六分炙) 防葵(四分) 人参(四分) 前胡(四分) 桔梗(四分) 槟榔(八分) 白术(八分) 大黄(八分)分炮) 干姜(四分) 甘草(五分炙) 吴茱萸(三分)

酒下。日再服。一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梧子大。忌苋菜猪肉生冷鱼蒜

又白术丸。心肋下满。盗汗不绝方。四肢骨节酸疼。主积聚癖气不能食

白术(六分) 黄 (六分) 牡蛎(四分熬) 人参(六分) 茯苓(六分) 乌头(六分炮)干姜(六分) 芍药(四(五分) 前胡(四分) 甘草(六分炙) 防葵(三分) 鳖甲(四分炙) 紫菀(三分炙) 槟榔(六分) 桔梗(三分)

日再。蜜和为丸。加至三十丸。上十九味捣筛。空肚酒下二十丸。(并出第十六卷中)。忌苋菜桃李大醋猪肉生葱

<<外台秘要>>•王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