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瘦。色苍脉数。则生痿 论。(肺热叶焦)。从金匮肺热叶焦。汤(六三) 有年偏痿
玉竹 大沙参 地骨皮 麦冬 桑叶 苦百合 甜杏仁
此属肺热痿 。徐(三岁) 面瘰跗
连翘 花粉 黑山栀 赤小豆 桑叶 白通草
沉着下焦。用苦胜湿。辛通气分。(湿火)。张湿中伏热。然必循经入络。渐次达及阳明
绵茵陈(三钱) 生茅术(五分) 黄柏(一钱半) 晚蚕砂(一钱) 寒水石(三钱) 茯苓皮(三钱)
体质强壮。气元充旺。蕴结下焦。二便滞涩。两足沉重。艰于步履。沉伏下焦。病根可拔。又色苍脉实。虽年逾四旬。此酿成湿火。即内经所云。弛长为痿也。必茹素戒饮。一二年之久。今少腹微肿硬。腿股皮中甚热。前议苦辛寒燥。中有虫蜈蚣等物。吸受秽浊毒瓦斯。然此病从口而入。当恪守勿懈为要。自觉少腹气胀上冲。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更述曾因熬炼膏药。未始非与湿热纠蓄。兹再佐以搜逐络隧。询知平日善啖酒醴甘肥
绵茵陈(三钱) 黄柏(一钱半) 川萆 (一钱) 茯苓皮(三钱) 金铃子(一钱半) 穿山甲(三钱)大槟榔汁(一钱)
又绵茵陈 萆 茯苓皮 黄柏 蚕砂 汉防己 龙胆草 山栀 青黛
又病去七八。常服二妙丸可也
黄柏(八两略炒) 茅山术(米泔浸切片同乌芝麻拌饭上蒸三五次去芝麻焙干三两)
水法丸。开水下。二味研末。空心服三钱
两因相凑。经脉为痹。气隧不用。湿虽阻气。水谷聚湿内起。始病继以疮痍。渐致痿 筋弛。久延废弃有诸。而热蒸烁及筋骨。(湿热蒸烁筋骨)。吴(二十) 雨湿泛潮外来
大豆黄卷 飞滑石 杏仁 通草 木防己
痞阻日甚。而为痿症。从遗精漏疡。遂不堪行走。继而环跳穴痛。脏阴伤及腑阳。阳气日加窒塞。经脉不司舒展。食入壅脘欲吐。大便旬日不通。无非流通胃气。议用加味温胆汤。内经论治痿独取阳明。(胃气窒筋骨不利)。廉(三二) 诊脉论体。盖胃脉主乎束筋骨利机关窍也
用更衣丸。非苦不通。非下不夺也。取意小肠火腑。又大便旬日不通
继而足痿。(邪风入络)。此邪风入络所致。某(五岁) 头目口鼻 邪
羚羊角 犀角 元参 细生地 黄柏 川斛 川萆
络热。阳气日薄。内风沸起。燥湿利痰。必不应病。俞五旬又四。此下虚上实。阳明脉络空乏。行动痿弱无力。当入夏阳升为甚。肩痛肢麻头目如蒙。议清营热以熄内风。不司束筋骨以流利机关。(阳明虚营络热内风动)
犀角 鲜生地 元参心 连翘心 冬桑叶 丹皮 钩藤 明天麻
厥阴风动。长夏气泄。显然虚症。陈阳明脉空。秋半不主收肃。先用通摄方法。(肝胃虚内风动)。自右肩臂渐及足跗痿
淡苁蓉 熟地 杞子 川牛膝 川斛 茯苓 远志(炒黑) 石菖蒲
两交夏月。四肢痿 。不得转动。凡天地间。冬主收藏。夏主发泄。(肝胃虚)。阳明脉衰所致。指节亦不能屈曲。内损多年不复元。夏(四四) 自稚壮失血遗精
当归 羊肉胶 杞子 锁阳 菊花炭 茯苓青盐
频进渗利。未能救下。通摄兼施。乃胃阳顿衰。但下焦之病。以肾脏恶燥。先有遗泄湿疡。养脾肺以益气。即如畏冷阳微。几日饭后吐食。应乎外卫失职。多属精血受伤。久病宜通任督。两投柔剂温通之补。阴阳更伤虽有参 术。吴(三九) 下焦痿 。亦与古贤四斤金刚健步诸法互参
至于胃药。必须另用。似乎相悖。俾中下两固。夫胃腑主乎气。气得下行为顺。凡吐后一二日。暂停下焦血分药。经旨谓阳明之脉。束筋骨以利机关。谅本病必有合矣。即用扶阳理胃二日。(胃阳督肾皆虚)。东垣有升阳益胃之条。然芩连非苦降之气味乎
鹿茸 淡苁蓉 当归 杞子 补骨脂 巴戟天 牛膝 柏子仁 茯苓 川斛吐后间服大半夏汤加淡干姜姜汁
痿弱不耐。倘徒呆补。恐季夏后。湿热还扰。须为预理。沈长夏湿热。乃正治之法。经脉流行气钝。步趋常似酸楚。大便或结或溏。都属肝肾为病。(湿热肝肾虚)。兼以下元络脉已虚。然益下必佐宣通脉络
酒蒸。水熬膏和丸。淡盐汤送下。鹿角霜 当归 生茅术 熟地(姜汁制) 茯苓 桑椹子 苁蓉 巴戟 远志 小茴金气狗脊三斤
筋缩。肝肾病多。热瘀湿滞。气血不行。肌肉不仁。若论阳虚。莫计效迟。方可愈疾。体质重者难移。不该大发疮痍。但久病非速攻。但素饮必有湿热。无非湿邪之深沉也。李(四九) 痿 在下
细生地 咸苁蓉 当归须 牛膝 黄柏 生刺蒺 萆
脉沉而缓。五旬又三。阳脉渐衰。跷维不为用事。非三气杂感也。独两腿内外肌肉麻木。包(五三) 寝食如常
温通以佐脉络之流畅。仿古贤四斤金刚之属
淡苁蓉 枸杞子 牛膝 茯苓 白蒺藜 木瓜 川斛 萆 金毛狗脊膏丸
遇冷筋掣。三年久病。难期速功。郭两足痿弱。徒见病而治。药力焉得速拔。据云精滑溺后。况不明受病何因
通纳下焦为宜
淡苁蓉 茯苓 川斛 生茅术 生杜仲 金毛狗脊
肌肉麻木。骨骱色变。肝风内动。势欲痿厥。中运下摄。固体治病。行走足肢无力。早晨腹鸣瘕泄。法当脾肾双补。此积劳久伤阳气。沈(四四) 眩晕怔忡。(脾肾阳虚)脾肾双补丸山药粉丸(缪仲淳方)
仪容日瘦。语言出声。舌络牵强。手足痿弱。不堪动作。是肝肾内损。乃痿痹之症。渐及奇经诸脉。未能骤期速功。沈(三六) 寝食如常。(肝肾虚)地黄饮子去萸味桂
席雨水后。左关尺大。春阳初萌。里真漏泄。坚搏不附骨。诊得右脉颇和。议乙癸同涵意。有风动枯痿之虑
熟地 淡苁蓉 杞子 五味 萸肉 牛膝 川斛 茯神 菊花 山药粉丸
带下且频。浮火上升。隶于阳明。女科八脉。奇经最要。内经论之。阳明日衰。脉络少气。不必缕治。是冲脉虚寒。非治嗽清热。夫冲为血海。女子五七年岁。(冲脉虚寒)。交子夜痰多呛嗽。今天癸将绝年岁。非见病治病肤浅之见。愚意通阳摄阴以实奇脉。李(氏) 右肢跗足无力如痿
薛氏加减八味丸二两匀七服盐汤送下
倏忽莫救。许金疮去血。若损及脏腑。后此嗔怒动肝。乃经脉营络之伤。属五志中阳气逆迸
苦辛泄气。频服既多。阳遂发泄。少腹约束。形虽若丰盈。与客邪化火两途。而收藏固摄失职
收者收。通者通。阳道不举。背脊喜靠。步履无力。渐至痿废。八脉之气。庶乎近理。冀下元之阳。皆是痿弱症端。议以通纳之法。专事涵养生真。(肾阳奇脉兼虚)
鹿角霜 淡苁蓉干 生菟丝粉 生杜仲粉 归身 五味 大茴香 远志 家韭子 覆盆子 云茯苓 蒜汁泛丸
右弦。舌本肿胀。剂颈轰然蒸热。痰涎涌出味咸。此肾虚收纳少权。两足腰膝酸 无力。唐(三四) 脉左沉小
阴火上泛。内风齐煽。病根在下。羊肉胶丸。加枸杞青盐。督脉不司约束。久延痿厥沉 。虎潜去知柏归。通奇脉以收拾散越之阴阳为法
右大。万脉濡弱。心热、烦渴。此乃下焦阴虚。热烁筋骨而为痿 。两足膝腰髀伸缩不得自如。(下焦阴虚)生虎潜去龟广锁加元参
筋弛骨痿。不堪行走。精血内怯。三年久损。当春夏发泄。失血、遗精。奇脉中少气。黄(二四) 冬藏精气既少
(骨痿)。若不绝欲安闲。有偻废难状之疾
鹿筋胶 羯羊肉胶 牛骨髓 猪脊髓 线鱼胶 苁蓉干 紫巴戟 枸杞子 茯苓 沙苑子 牛膝 青盐
某病后。阴伤骨痿
生杜仲 熟地 龟甲 黄柏 虎骨 牛膝 当归 巴戟
冬月为甚。梦遗已久。难与攻迫。议香茸丸。某症如历节。据述未病前。是精血内损。(督阳虚)。腰脊伛偻形俯。无以营养筋骨。温通太阳督脉。但汗出筋纵而痛
鹿茸(三两) 生当归(二两) 麝香(一钱) 生川乌(五钱)
捣丸。酒煮烂。雄羊肾三对
经云。又云。肾藏精。肺主气。阳明虚。阳明虚。肺热叶焦。则生痿 。大失经旨。盖肝主筋。精血相生。则宗筋纵。通阳摄阴。填纳下焦。阳明脉空。而成痿者。胃虚窒塞。精血内夺。以诸痿一症。赖丹溪先生。特表而出之。夫痿症之旨。而筋骨拘挛。为高清之脏。化绝则水涸。此不能步履。故先生治痿。无一定之法。用通纳八脉。如下焦阴虚。用通摄为主。用流通胃气。(邹滋九)。治痿独取阳明。或附录于虚劳。或散见于风湿。兼实奇脉为主。和肝熄风为主。两固中下为主。先生立法精详。内经于痿症一门。可谓详审精密矣。奈后贤不解病情。肺虚则高源化绝。阳明为宗筋之长。用方无独执之见。用苦辛寒燥为主。肾阳奇脉兼虚者。肝肾虚而兼湿热。及湿热蒸灼筋骨。兼清热利湿为主。胃阳肾督皆虚者。以解毒宣行为主。以填补精髓为主。真可垂诸不朽矣。惜乎其言之未备也。痿弱筋缩之症作矣。及肝肾虚而成痿者。厥阴风动而成痿者。益下佐以温通脉络。筋骨不利而成痿者。肺热叶焦而成痿者。用甘寒清上热为主。邪风入络而成痿者。奇脉少气而成痿者。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水涸则不能濡润筋骨。如冲任虚寒而成痿者。收拾散越之阴阳为主。用河间饮子虎潜诸法。及通利小肠火腑为主。以清营热熄内风为主。湿热沉着下焦而成痿者。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营络热及内风动而成痿者。以及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论。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
亦不为过。一味蛮补。徐评下体痿弱。确是属虚者多。亦有未到之处。古人不如是也。案中多温补肝肾。但其中必兼有风痰寒湿。此等方起于宋而盛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