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总论

主持诸气。水谷往来。故呼吸升降。以象三才之用。皆待此以通达。夫三焦有名无形

是以不纳而分病矣乃冲大

合而为一。一名三关也。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有名无形间。上焦名三管反射。以理如沤俾后者何有然夫三焦者

下三也。上焦如雾。并咽以上。起于胃上管。还注手阳明。贯膈布胸中走腋。循足太阴之分而行

卫气走之。见开而出。名曰漏气。其气不续。膈间厌闷。泄下便痢。语声不出。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悍滑疾。故不得从其道。其病则肘挛痛。食先吐而后下。寒则精神不守。上周其内开腠理。若实则上绝于心。若虚则引气于肺也。所以饮食先吐而后下也

蒸津液。此受气者。化其精微。在上焦之后。中焦如沤起于胃中管。主化水谷之味泌糟粕

夫血与气。卫气是精。荣气是神。此是神气。此是精气。异形而同类。夺汗者无血。而脱血者无汗。阳五主脾胃之病。犹精神之气隔绝也。故血与气异形同类焉。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也

调其中和。实则泻于脾。若虚则补于胃。其源万不遗一也

别回肠。下焦如渎。起胃下管。注于膀胱。而渗入焉。腹胀气满。小腹尤坚。溢则为水。留则为胀。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太阳大络。无极而太极。至哉斯言也。不得小便窘急。壳壳然而不坚疼。尝观周子太极图曰。故水谷常并居于胃中。肿上及三焦胀者气满在皮肤。候在足太阳之外大小腹病肿痛。视其结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成糟粕而俱则大亦入出也三焦病者

终耳前。起于胸中。出属心包。过客主人。千载之贤哲。且有三焦一经。手少阳三焦经。表里互相属络。下膈历络三焦。起于小指次指。越人以手心主配。属心包而络三焦。如此则越人为是。手少阳三焦之经。此经叔和以命门配。且手心主厥阴之经。则属三焦而络心包。自小指次指出其端。天妇始谓皆由此而成。固不敢以孰是孰非议。手心主其经则手厥阴。而三焦经则未尝络命门。然后循胁腋而下肘至臂。要之手心主则十二经之一。而命门于十二经无所与焉

此也。穴名夹颊。在胃上口。不上不下。出而不纳。以传道也。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气象天。由是论之。自上而中。自中而下。似脂非脂。似肉非肉。观其心形。亦可见矣。三十一难曰。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故名曰三焦。故泻而不藏。诸兽之内景。中焦在胃中脘。五脏别论亦曰。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正与膀胱相对。气之所终始也。与心肺相连者。此则心包络也。大概亦与人同。至目锐而出其端。上焦在心下下膈。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其治在脐下二寸。盖水谷之所入者。今观诸兽之心上。此二经络之始终也。至陈无择作三因方。愚未免臆度一说曰。心包络亦必有所指。有黄脂缦包在其上。外则有细筋膜如丝。素问六节脏象论亦曰。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能化糟粕转味而出者也。夫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圣人且以三焦为有形矣。且曰三焦有脂膜如掌大。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者。至于糟粕不如故经曰真心不受邪者。有二白脉自中相如二经以亦古脏周人或子属亦窍复经编斤决上又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

三焦热用药大例

<<普济方>>•朱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