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时气六日

厥阴脉。循阴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躁而阴缩也。故可下而愈也。毒瓦斯入于肠胃。此为三阴三阳俱受其病。(附论)夫时气六日厥阴受病

壮热。骨节疼痛。头痛目眩。不能饮食。心胁气胀急硬。柴胡散治时气六日

恐变为黄

去滓。温服。每服五钱。煎至五分。不计时候。以水一大盏。柴胡(一两去苗)枳实(一两麸炒微黄)栝蒌根(一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茵陈(一两)白藓皮(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甘草(一两炙微黄锉)上为散

热毒不退。心胸烦躁。不得眠卧。大小肠秘涩。白藓皮散治时气六日

去滓。温服。每服五钱。煎至五分。不计时候。以水一大盏。白藓皮(一两)黄芩(一两)柴胡(一两去苗)大青(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栀子仁(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羚羊角屑(半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上为散

羚羊角散

(出圣惠方)

烦燥头痛。小便赤涩。壅热不退。治时气六日

去滓。温服。每服五钱。煎至五分。不计时候。以水一大盏。羚羊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秦艽(三分去苗)木通(三分锉)白藓皮(三分)黄芩(三分)槟榔(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甘草(五钱炙微赤锉)上为散

大青散

(出圣惠方)

或狂走。头痛壮热。心神烦乱。积热不散。治时气六日

不定

每服三钱。大青(一两)秦艽(去苗一两)蓝叶(三分)川升麻(三分)茵陈(三分)栝蒌根(一两)川芒硝(一两五钱)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

去滓。温服。煎至五分。不计时候。以水一中盏。入竹沥半合

人参饮子

(出圣惠方)

心胸结硬。治时气六日。呕不下饮食

去滓。搅令匀。日二服。先煎人参。取汁五分。下鸡子清一枚。不计时候温服。及芒硝、姜汁蜜。人参(一两去芦头锉)生姜汁(一合)蜜(一合)川芒硝(一分)上以水一大盏

头痛。骨节疼痛。腰痛兼痢。黄芩汤治天行五六日

煮取二升半。黄芩(三两)栀子仁(三两)芍药(三两)豉(一升绵裹)上以水六升

去滓。分三服。忌蒜、热面等五日

壮热。不能食。骨节烦疼。柴胡汤治天行五六日。兼两胁连心胁下胀急硬痛

恐变发黄者

去滓。以水九升。分温三服。忌热面、蒜。煮取二升七合。柴胡(三两)枳实(三两炙)栝蒌(三两)黄芩(三两)栀子仁(三两)茵陈(三两)大黄(三两切)龙胆(二两)上切

大黄汤

(出肘后方)

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治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

以水八升。大黄(五钱)黄连(去毛五钱)黄柏(半两)栀子(擘半两)上切

神良。分三服。内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煮取六七沸。此许推然方。又疗伤寒已五六日

取汗。头痛壮热。四肢烦痛。不宜老小。忌猪肉、冷水

苦参汤

(出肘后方)

宜服。治天行热病。五六日以上

去滓。以水八升。煎至二升。苦参(三两)黄芩(二两)生地黄(八两)上切

日再。忌芜荑。温服半升

黑奴丸

(出危氏方)

面赤目张。治时行热病。脉洪大或数。六七日未得汗

身体大热烦燥

渴甚。狂言欲走。热在胃中。心下尚暖。口噤不能言。灌药下咽即活。兼治阳毒及发斑。又五六日以上不解

瘥即止。须微利。每服一丸。须臾当寒。再服一丸。乃可与之。新汲水研下。尽量与饮之。不尔不可与。一方无黄芩。渴者但与冷水。寒过汗出即瘥。炼蜜为丸如弹子大。若日影移五尺不汗。此药须病患大渴倍常燥盛者。麦奴(小麦未熟时丛中有不成者上有表勃刮取即麦奴也一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三两)大黄(二两)釜底煤(研)黄芩(去黑心)芒硝灶突煤(研)梁上尘(各一两)上为细末

未至七日。皮肉毒热。四肢疼痛强。苦参汤治天行五日不歇

<<普济方>>•朱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