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治。难治。脉微而涩。脉大抵浮而滑
专主于痰。宜用吐法。兼进而愈者。夫哮吼以声响名。亦有虚而不可吐者。小胃丹劫之而愈者。喉中如水鸡声者是也。治之有以紫金丹导痰。必须量虚实而治之也。有以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
千金定喘汤治哮吼如神
麻黄(二钱) 桑白皮(蜜制三钱) 杏仁(一钱五分) 苏子(二钱) 白果(二十一个炒)款冬花(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炒) 半夏(甘草水泡) 甘草(各一钱)
上锉。白水煎。食远服
诸病原来有药方。唯愁 喘最难当。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须姜。病患遇此仙方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用此。遇寒暄不常。夜不能睡者。发则哮吼不已。一论人素有喘急
苏沈九宝汤
紫苏 薄荷 麻黄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 大腹皮 官桂 甘草
上锉。水一碗。食后服。乌梅一个。煎至八分。惟慎劳碌。用生姜三片。即效且住服
节欲。空心。戒浓味。如除根。糊为丸。每服百丸。饼随食之。柿饼汤送下。夜卧时服抑火润下丸。浮小麦粉、熟蜜四两。日间常服些顺气化痰丸。须合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人参、紫菀、五味子、百合各二两
二母丸治哮喘
知母(去皮毛二两) 贝母(去心二两) 百药煎(一两)
上为细末。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临卧或食后。连皮姜汤送下。将乌梅肉蒸熟捣烂为丸
上喘不休。用此秘方。一论喘气哮吼。俗谓之喘气病。或者盐戗水戗肺窍
茎叶尖。杪有花子。小蓟草一把。其草三月生。用精猪肉四两。入水同煮令熟。食肉并汤立已。七八月有四棱
便发 喘。饮食不进。甚至坐卧不得。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一论凡遇天气欲作雨者
用此方。觉痰腥臭。吐出白色。则肺胀作声。每发时即服。不过七八次。是绝其根也。亦有子母相作者。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乘天阴寒气从背自鼻而入
紫金丹
白砒(一钱生用) 枯白矾(三钱另研) 淡豆豉(出江西者一两水浸去皮蒸研如泥旋加二味末合匀)
再发。慎之。上捻作丸。如绿豆大。但觉举发。甚者九丸。以不喘为愈。勿多增丸数。小儿服一二丸。用冷茶送下七丸
断根。宜久久服之。导痰小胃丹(方见痰气) 治哮吼经年不愈
宜用。一论哮喘气急而不息者
均气八仙汤
麻黄(二钱) 杏仁(二钱) 石膏(三钱) 桔梗(一钱) 片芩(二钱) 贝母(一钱用北细辛三分煎汤拌炒三次为末) 生甘草(一钱) 知母(二钱)
水煎。温服。上锉一剂
久不愈。永不再发。经年咳嗽 。一治上气喘急。遇发即服三五次
夺命丹
人言(一钱) 白矾(二钱) 白附子(二钱) 南星(四钱) 半夏(泡五钱)
出火。黍米大。黄色为度。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小儿三丸。井水化下。忌食热物。切不可犯铁器。于石器内火 红。生姜汁煮面糊为丸。上先用人言与白矾一处。却和半夏、南星、白附末
哮吼灵秘丹海上异人传
胆南星(二两) 大半夏(二两用白矾五钱牙皂五钱同 一夜不见白星) 赤茯苓(去皮二两)苦葶苈(二两) 大贝母(二两) 沉香(一两) 青礞石(硝 五钱) 天竺黄(二钱) 珍珠(三钱豆腐煮) 羚羊角(一支锉末) 乌犀角(三钱) 白矾(一两) 硼砂(一两) 风化硝(五钱)花蕊石(火 五钱) 孩儿茶(五钱) 款冬花(一两) 铅白霜(五钱)
临卧。空心服。上为细末。姜汤送下。百发百中。真仙方也。每服二三十丸。外制六味地黄丸。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节欲。空心。戒浓味。发则喘急。痰涎上壅。不时举发。令慎劳役。打糊为丸。每服百丸。柿饼汤下。饼随食之。早服六味丸。各一料而愈。夜卧时服后方。一治素患哮吼之病。浮小麦粉、熟蜜四两。加黄柏、知母、人参、紫菀、五味、百合各二两
千金定吼丸
南星 半夏(各四两用生姜牙皂各三两煎汤浸星半一宿切片再加白矾二两入汤内同星半煮至汤干去姜皂只用星半) 贝母 枳实(麸炒) 黄连(姜炒) 黄芩(酒炒) 连翘(去心) 白附子天麻 僵蚕(炒) 桔梗 栝蒌(各一两) 锦纹大黄(酒拌九蒸九晒一两) 青礞石(用硝如金色者五钱) 沉香(五钱)
临卧。自汗。上为细末。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口噙化下。咳嗽吐痰。四肢发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发则上气喘促。一人哮吼十数年。竹沥、姜汁和为丸。或丸如黍米大姜汤送下亦可。用黄 (二钱蜜水炒)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去芦) 白茯苓(二钱去皮) 半夏(二钱)杏仁(三钱) 五味子(三分) 麦门冬(二钱去心) 陈皮(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
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已成痼疾。百药罔效。予制此方。一料全愈。每逢寒即发。发则上气喘急。一人自幼患哮吼之病
清上补下丸
怀生地黄(炒锅内酒拌蒸黑四两) 南枣(酒蒸去核二两) 怀山药(一两五钱) 白茯苓(去皮一两五钱) 牡丹皮(一两五钱) 泽泻(一两五钱) 辽五味子(一两五钱) 天门冬(去心一两五钱) 枳实(麸炒一两五钱) 贝母(一两五钱) 麦门冬(去心一两五钱) 桔梗(去芦一两五钱) 黄连(姜炒一两五钱) 杏仁(去皮一两五钱) 半夏(姜炒一两五钱) 栝蒌仁(去油一两五钱) 枯芩(酒炒一两五钱) 甘草(五钱)
空心。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如梧桐子大。淡姜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