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积癖

夫癖块者。三焦关格。不得宣通。初得为积。塞于腹胁。亦能成之。其症作痛。婴儿饮食失调。以致停滞肠胃。有时面黄肌瘦。治先除去寒热。次用消坚散结。久则气血与痰裹积。和脾益胃之剂理之。及疟家纵饮生冷浆水。倦怠无力或生潮热寒热是也。更用灸法贴药久之自然收效

发热憎寒。口干小便赤。或大便稀溏。或腹胀肿满。或痰嗽喘热。一论小儿腹中癖块

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四肢困倦等症

净府汤

柴胡(一钱) 黄芩(八分) 半夏(姜炒八分) 人参(三分) 白术(去芦炒八分) 白茯苓(去皮二钱) 猪苓(五分) 泽泻(二钱) 三棱(煨七分) 莪术(煨七分) 山楂肉(一钱) 胡黄连(三分) 甘草(三分)

水煎。温服。枣二枚。上锉一剂。生姜三片

日久不消。元气虚弱。脾胃亏损。肌肉消削。肚大青筋。发热口干。肚腹胀满。一论小儿癖积

抑肝扶脾散

人参(五分) 白术(六分) 茯苓(八分) 陈皮(六分) 青皮(僵蚕炒六分) 龙胆草(酒洗八分) 白芥子(炒八分) 柴胡(三分) 山楂(八分) 神曲(炒六分) 黄连(姜炒一钱) 胡黄连(三分) 甘草(三分)

水煎。温服。枣一枚。上锉一剂。生姜三片

黄龙丸扶沟刘小亭传

雄黄(一钱半) 蜈蚣(两条砂锅内炒去头足) 芦荟(三分) 阿魏(三分) 牛黄(一分)天竺黄(三分)

上为末。如绿豆大。用黄酒下。化黄蜡一两为丸。先服七丸则热退。次服九丸则块消。三服十一丸则病根除。每用黄蜡煎鸡子清入药

肥儿丸(方见诸疳) 治癖疾如神

身体发热。口内生疳。大有神效。每个重七钱。贴三日止热。七日觉腹微痛。一专贴癖积气块。此药用狗皮摊贴患处。十日大便下脓血为验。忌生冷腥腻发物百日

神仙化癖膏

真香油(二斤四两) 秦艽(五钱) 三棱(五钱) 黄丹(一斤二两水飞过炒紫色) 黄柏(五钱)

穿山甲(十四片) 当归(三钱) 莪术(五钱) 全蝎(十四个) 大黄(三钱) 蜈蚣(五钱)

木鳖子(七个)

滤去渣。油冷时。下黄丹。捣烂待用。出黑烟气。滴水成珠。手试软硬。方可离火。煎黄色为度。用文武火熬。上将药入油内。次下五味细药。槐柳条不住手搅。并入捣烂粗渣于内

真阿魏(二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麝(一钱) 皮硝(三钱风化为末)

调匀。如用。坐水中熔开。不可火上化。以瓷器内盛之。如有马刀 子疮。加琥珀一两在内。无有不效验者也

将军百战百胜膏贴癖如神

大黄 白芷(各二两) 三棱 莪术(各一两) 木鳖子(十个) 蜈蚣(十条) 穿山甲(十五片)巴豆(一百五十粒) 蓖麻子(一百五十个) 栀子(五个) 黄连(五钱) 槐柳条(三百寸)

熬。入药。熬黑色。香油二斤。去渣滤净。点水成珠。再加黄丹一斤。再加血竭五钱

为末。芦荟五钱。轻粉五钱。阿魏五钱。麝香五分。黄连二钱。硼砂二钱。下油为妙。天竺黄五钱

及眼蒙方。一治小儿发热癖疾之甚

明目化癖丹

牛黄(一分) 片脑(一分) 熊胆(一分) 麝香(三厘) 乳香(三厘)

下前药。上共为细末。急取出搅匀。于油单纸上。炭火上滚黄色。先将乳汁于铜勺内

自愈。男左女右。合眼自化。妙不可言。丸如米粒大。再点二三丸。腹痛下脓血。头上汗出至胸前。第二丸汗至脐上。第三丸汗至脐下。卧时点入大眼角内

化癖金丹内阁秘传

蟾酥(水泡) 黄蜡(各二钱) 羚羊角 牛黄(各五分) 麝香(三分) 巴豆肉(一钱)砂冰片(各二分)

上为末。每用一粒。丸如菜子大。用膏药粘贴。一伏时揭起。其癖化脓血出尽。服调理脾胃之药而愈。用扁头针在患处刺破皮入之

年深不愈。屡投不愈。肢体羸瘦。面色痿黄。肚大青筋。身热自汗。喘急气促。一论小儿患癖。以致元气耗惫。泄泻腹胀浮肿。脾胃损伤血气干涸。诸医以攻克杀伐之剂。不思饮食遂以补中益气汤久服而愈

<<寿世保元>>•龚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