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拘挛。骨节酸疼。男子痞积。妇人血瘕。积年不愈。肿毒初发。俱贴患处。肚疼腹痛。泻痢疟疾。俱贴脐上。咳嗽哮喘。受寒恶心。胸膈胀闷。面色痿黄。心疼气痛。俱贴前心。痢白而寒尤效。及腰胁诸般疼痛。结核瘰顽癣顽疮。杨梅肿块未破者。一治一切风寒湿气
贴后心。贴脐下。负重伤力。浑身痛者。治无不效。腰眼痛小肠气等症
神异膏傅参将方
木香 川芎 牛膝 生地黄 细辛 白芷 秦艽 归尾 枳壳 独活 防风 大枫子羌活黄芩 南星 蓖麻子 半夏 苍术 贝母 赤芍 杏仁 白蔹 茅根 两头尖 艾叶 连翘甘草节 川乌 肉桂 良姜 续断 威灵仙 荆芥 本 丁香 金银花 丁皮 藿香红花 青风藤 乌药 苏木 玄参 白藓皮 僵蚕 草乌 桃仁 五加皮 山栀子 牙皂苦参 穿山甲 五倍子 降真香 骨碎补 苍耳头 蝉蜕 蜂房 鳖甲 全蝎 麻黄 白芨(各一两) 大黄 蜈蚣(二十一条) 蛇蜕(三条)
搅匀。夏三宿。贮瓷器内。软硬得法。色如黄金。即成膏矣。共俱切粗片。各三七二十一。用麻布滤去渣。煎药枯油黑为度。春五秋七冬十宿后。另以松香不拘多少。用真麻油十七斤浸药。先下净锅熔化后取起。每香二斤用药油四两。仍滤入水缸中令人扯抽。上用桃、槐、榆、柳、楮、桑、楝七色树枝
甚效。肿疮疮。一切疼痛。皆贴患处。疔疽发背。疮疖湿毒。不能尽述。泻痢贴脐上。跌扑闪挫损伤。心腹痛俱贴痛处。哮吼咳嗽贴背心。一治风寒湿气所侵。及治一切无名肿毒。头痛眼痛可贴太阳穴。始觉时便贴患处即消。已成亦能排脓长肉止痛
神秘万金膏
草乌 川芎 大黄(各六钱) 当归 赤芍 白芷 连翘 白芨 白蔹 乌药 官桂 木鳖子(各八钱) 杨柳桃桑枣(各四钱)
一方。加苦参、皂角各五钱
上锉散。浸药一宿。用真麻油二斤。将油再入锅内。用火煎至药焦色。以生丝绢滤去渣不用
要炒过。陆续下匀。搅匀听用。方下飞过黄丹十二两。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后入乳香、没药末各四钱
一方。加苏合香三钱。名万应紫金膏
用之自愈。不问已溃未溃。肉虽伤而未坏者。肉已死用之而自溃。一治杖扑汤火损伤疮毒
新肉易生。其毒始尽。生肌最速。如棍杖者。外皮不破。内肉糜烂。坚硬不破。内愈胀痛。难以溃敛。怯弱之人。每致不救。涂以此药。脓秽自出。所溃亦浅。生肌之际。亦不结痂。殊有功效。于患处砭去。搽至肉色渐白。爬连好肉作痛。故俗云疔痂皮。多成破伤风症。又免皱揭之痛。致脓瘀无从而泄。即用有锋芒瓷片。则疔痂死肉自溃。其外皮因内 干缩。若杖疮内有瘀血者
当归膏
当归(一两) 地黄(生炒一两) 黄蜡(一两) 麻油(六两)
候冻搅匀。即成膏矣。补血续筋。主生肌止痛。上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入蜡熔化。盖当归、地黄、麻油、黄蜡
白蜡尤妙。与新肉相宜
一治诸疮肿毒。及诸病等症神效
神效万灵膏
五台山无穷禅师秘藏方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熟地黄 防风 羌活 独活 连翘 山栀 黄连 大黄玄参苦参 白芷 两头尖 皂角 桔梗 白芨 白蔹 红牙大戟 五倍子 山茨菇 天花粉官桂(各六钱) 蓖麻子(六十个) 木鳖子(四十个) 杏仁(四十个) 巴豆肉(四十个) 穿山甲(十片)
上锉散。入药浸。夏二日。冬五日。发余四两。春秋三日。文武火熬。各三十根。同熬焦色。倾出瓶内。松香二两。秤准油二斤。油药放铁锅内。用麻布滤去渣。再放油锅内熬。滴水成珠不散。用槐柳枝长寸许。下山东黄丹一斤。用真麻油二斤四两。姜汁煮过黄蜡二两
冷了。再熬。桐油三两。轻粉三钱。俱为细末。熬至不老不嫩。马齿苋膏三钱。药油将好投下。早了恐泄药气。麝香五分或一钱。下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阿魏、百草霜各三钱
出火毒。倘膏嫩。加杭粉。随意摊贴。不拘多少。不粘手为度。瓷瓶内收贮。不粘手为度。将膏药埋土内三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