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急惊

脉诀启蒙曰。小儿脉促急为虚惊

直指云。赤者盛。青者惊积。紫者惊热。青紫相半。主急惊风。青而淡紫。伸缩来去。主慢惊风。隐隐相杂。主慢脾风。出外者逆。红者风热轻。似出而不出。惊积风热俱有。浮数洪紧为急惊。沉迟散缓为慢惊。紫丝青丝或黑丝。情势弯入里者顺。虎口脉纹青紫为惊风

保命丹。急惊风者。外挟风邪。木能生火。血乱气并。痰涎壅塞。关窍不通。壮热涎潮。颤动唇口。痰涎壅盛。投安神散。眼睛翻转。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肚腹搐动。心中热痛。因内有郁热。夫木制在金。故子母纵横。次用败毒散。金衰不能平木。其症牙关紧急。窜视反张搐搦。眉眼眨引频并。六脉浮散洪紧。治先搐鼻通关。以吐风散吐之。心家受热而积惊。肝家生风而发热。若火盛则金受克。火得风则焰烟起。暴烈而成急惊也。惊退而神志未定。症笃而晨昏气促。忽大声叫者不治。风火蕃盛而不得泄。或雄黄解毒丸下之。或神缓而摸床寻衣。但喷药不下通关不嚏

嚏惊散

用少许吹入鼻中。半夏 牙皂等分为末

发热口噤。不省人事。手心伏热。痰涎咳嗽。上壅喘急。并宜涌法。一论小儿急慢惊风

吐风散

全蝎(炒一个) 瓜蒂(炒十个) 赤小豆(三十个)

未吐。再服。上为末。温米饮调下。每一岁儿服一丸

宜。发搐。初起发热。手足搐搦。眼上视等症。及痘疹欲搐。一论小儿急惊风。并一切感冒风寒。并时行瘟疫等症。咳嗽鼻塞声重头疼发热

加味败毒散

水煎。热服。生姜三片。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白茯苓(去皮) 人参 枳壳(去芦麸炒) 桔梗 天麻 全蝎僵蚕 白附子 地骨皮 川芎 甘草上作一剂

服。眼翻口噤。摇头天吊。痰嗽喘热。一论小儿急惊搐搦

南极寿星汤

胆星 防风 白附子 蝉蜕 薄荷 甘草

上锉。水煎服

一小儿潮热惊啼

木通 车前 赤茯苓 麦门冬 蝉蜕 防风 白芍 甘草 灯草水煎服

为末。咳嗽痰喘。每服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一小儿惊风。天南星一个。大者炮去皮

肚腹坚硬。目睛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痰热咳嗽。并皆治之。一切急慢惊风。一论小儿胎惊内吊

至圣保命丹

南星(炮去皮用白矾水浸一宿再出晒干再用生姜水浸一宿晒干再炒) 半夏(同上制) 薄荷青黛(各一两) 全蝎(去尾尖) 天麻 白附子(略炒) 僵蚕(姜汁炒) 防风 郁金 甘草(各五钱) 麝香(少许) 朱砂(五钱)

上为末。芡实大。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灯心、薄荷汤化下

用。无不活者。一论小儿痰喘。急慢惊风欲死。但能开口灌下

千金散内阁秘传

全蝎(炙熟) 直僵蚕(各三分) 朱砂(四分) 天麻(四分) 冰片(二分) 牛黄(六厘)黄连(四分) 胆星 甘草(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七厘。不拘时调下。薄荷、灯心、金银花煎汤

恍惚虚怯。安神定志。调理之剂。一论惊风退后

安神散

人参 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 天麻 白附子 麦门冬 全蝎 莲肉 茯神(去皮木)朱砂(各等分)

每服。上为细末。灯心汤调下

惊搐不乳。壮脾平肝。一小儿沉困发热。视其脉纹如乱鱼骨。此风热急惊之症也。热遂退而惊定愈矣。后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先用抱龙丸少许祛风化痰

额间青黑。啼叫渐缓。更加当归。腹中作痛也。又二剂而安。一小儿螈 啼叫。此惊风肝木乘脾。先以六君子汤加木香、柴胡、钩藤钩

发搐。不愈。目上视。叫哭不已。小便自遗。反切牙顿闷。一小儿目内色青。或用牛黄清心丸。此肝经血气虚甚故耳。余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而痊

<<寿世保元>>•龚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