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灸诸病法

牙关紧闭。及中气皆效。一论中风口噤不开

人中(一穴) 颊车(二穴) 三里(二穴) 合谷(二穴)

秘穴立效。随年壮灸之。一论卒中恶风。心烦闷痛欲死。取两足大指下横纹

机关二穴。至五壮即止。在耳下八分微前。一论中风口噤不开

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中腑则肢体废。中脏则性命危。然后可扶持疾病。一论风中血脉则口眼 斜。凡治莫如发表调气和血治痰诸法

口眼 斜。一论风中血脉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应手) 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许陷者宛宛中开口得之) 地仓(二穴在横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动者是)

向左者。凡 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 陷中二七壮。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壮

一论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肋骨平立舒下两手着腿中指尽处宛宛中)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廉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 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或不仁痛。良久乃止。凡觉手足痒。宜灸此七穴。在右则灸左。病在左则灸右。此将欲中腑之候

气塞涎上。下火立效。一论风中脏。不语昏危者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 风池(一穴在颞颅后发际陷中) 大椎(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上陷者是)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当中指下) 曲池(二穴同前)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 足三里(二穴同前)

神思不怡。各五七壮。日别灸之。素有风人。尤须留意。或手足麻痹。随年壮止妙。凡觉心中愦乱。此将中脏之候。不问是风湿气。此灸法可保无虞。可速灸此七穴但以次第灸之

忽然卒死。谓是何病。凡人风发强。风入脏故也。此法能灸卒死。忽怕痛不肯灸

各灸一七壮。重者二七壮。速灸脐下四寸。一论暴哑不能言者。并小便阴毛际骨陷中

神效。各灸三壮。并男左女右手足中指头尽处

神效。一论癫痫。不拘五般。以两手中指相合灸之

夜发。在内踝下。赤白肉际。各二七壮。灸阳跷申脉。灸阴跷照海。一治痫疾尽发。在外踝下赤白肉际

一癫狂。灸三壮。此法神效。用软绳急缚之。诸般医治不瘥者。要四处尽烧则效矣。以两手并两足大拇指。要四处着艾半在肉半在甲

一论魇死秘法

即苏。凡魇死者。啮患人足踵。即大指甲侧。凡夜梦魇死者。皆由平日神气不足。致使睡卧神不守舍

又法。用牙皂末。亦可灸之。吹入鼻中亦妙。若经一二更者

即醒。又一法。灸大敦穴七壮

共四穴。不时举发。手足挛拳。俗谓之鬼眼。束如鸡爪疼痛。各有一个小窝。各灸三壮即愈。取左右膝骨两旁。一论妇人月家得此

脉欲绝者。各灸三壮。名气海穴。脐下三寸。名关元穴。一治阴毒腹痛。先以男左女右。各灸七壮极效。手足中指头尽处。又灸脐下一寸五分

如冰。神效。每七壮。四肢厥冷。脐下二穴。一论真阴证。腹痛如锥刺。脐左右两穴。此中焦寒冷之甚。宜急灸脐上二穴。急服大附、姜、桂

脉至。知人事。但手足温暖。不暖不醒者死。无汗要有汗即生。一论中寒阴症神法

气海穴。艾灸三七壮。在脐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脐下二寸。关元在脐下三寸

一论哮吼神法

胸中两边。百会一穴。名郁中膻中。用艾灸之立已

连声不绝。一论霍乱吐利。及伤寒忽患咳逆

灸三壮。容一指许。骨间陷中。男左女右。火到即瘥。只是三壮。不可多灸。乳头齐处是穴。艾炷如小麦大。乳根在正直乳下。但妇人则屈乳头度之

一论呃逆咳逆。灸气海三五壮。气海直脐下一寸半

无问新久。一论灸疟秘法

是穴。折其半。令病患仰卧。男左女右灸之。以线量两乳中间。从乳至下头尽处

一治疟如神

先点记。待将发。三七壮。用绳一条。妙不可言。令病患跣足。两头绳尽处。脊骨中是穴。急以艾灸之。其寒热自止。名曰背监穴也。于平正处并脚立。自脚板周匝截断。却于项前般过背上。此法曾遇至人传授

填脐中。灸三壮。心腹诸痛。可至百壮。以效为度。及大便闭结。或肠鸣泄泻。一论腹中有积。以巴豆肉捣为饼

直向下。男灸左。女灸右。灸艾三炷。不可差错。其嗽即愈。将本人乳下。大约离一指头。有其低陷之处。如妇人即按其乳头。看其乳头所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之地位。其艾只可如赤豆大。否则其病再不可治。一论灸远年咳嗽不愈者。与乳直对不偏者此名为直骨穴

尤妙。如蜈蚣。此不可治。虫宜谨避。瘵有数虫。一论灸劳虫。若灸十一炷。至半夜子时。即用火焚之。弃于江河中。每穴灸艾七炷。如虫有黑嘴者。一交癸亥日期更灸。其虫俱由大便中出。须先隔一日前点穴方睡。则其在内已伤人肾脏矣。于癸亥日灸两腰眼低陷中之穴

如小蛇。如虾蟆。如马尾。如乱丝。如烂面。如苍蝇。如壁油虫。上紫下白。或如白蚁。孔窍中皆出。此皆劳瘵根毒。形锐足细而有口

如何阔。断其多少。一论四花穴。治骨蒸劳热。以稻杆心量口缝。以如此长裁纸四方

断了。垂向背后。灸纸角也。可灸七壮。当中剪小孔。看稻杆止处。安分为四花。却还在结喉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别用长稻杆踏脚下。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后取脚曲 横文中为止。此四穴正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

百会穴五七壮即愈。一论泄泻三五年不愈者。(有灸至二三十壮而愈者)

一论小儿大人吐泻日久垂死者

天枢(二穴在脐旁各开二寸是)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 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

以艾灸。不计其数。以盐纳脐中。一论霍乱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气者

男左女右。肩上有窝。名肩井穴。手拿棍一条。与肩一般高。灸三壮即效。一论翻胃垂死。伸手放在地上

一论翻胃噎膈神效

膏肓(二穴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则膊骨开以手指揣摸第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三寸四肋三间之中按之酸痛是穴灸时手按则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壮为佳) 膻中(一穴在膝部中行两乳中间陷中仰肘取之灸七壮) 三里(二穴在脐下三寸节外 两筋间灸七壮)

时发时止。连年不愈。一论头痛连齿。谓之厥逆头痛

在耳上。曲鬓二穴。将耳卷前。正尖之上。左痛灸左。右痛灸右。可灸五七壮

灸毕。灸五壮。项大痛。永不发。良久乃定。一论牙疼痛。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微近后骨缝中。随左右所患肩尖

三壮立已。用艾炷如麦大。灸两耳当门尖上。一论牙齿痛百药不效

一论治心痛神法

煮汤温服。其痛立止。每处灸五壮。先用香油半钟。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

一论偏坠气痛妙法

神效。灸七壮。去皮捣烂。艾麦粒大。立时止痛。贴头顶囟上。却令患人仰卧。将两脚掌相对。于两指合缝处。蓖麻子一岁一粒。以带子绑住二中指

一论蛊病及痞块

中脘(一穴或两分三寸) 右关(二穴) 分水(一穴在右) 章门(一穴在左)

作朝圆贲。以铜钱调下背。至此钱所止脊骨处。再用线比患人五手指之长

一论痞积妙法

孔对脐为率。却将顶上之线。钱胸前直垂而下。悬于颈上适中处所。以双线系开元旧钱一个

悬于喉上。各灸一火。至十余壮。更服他药。痞积即消。其效甚速。向背后垂下。用墨点孔之中。至钱孔对脐而止。再钱之两边点处

一论黄胆

病患脊骨。灸三壮即效。两旁各量一寸。自上数至下第十三椎下

一论衄血良法

两筋间。宛宛中。项后发际。灸三壮立止。凡衄血自此入脑注法也

一治衄秘法

左取右。右取左。缠足小指。左孔取左。右孔取右。如绿豆大。屈手大指。急用线一条。俱衄则俱取。俱出则俱听取。于脂头上灸三壮。若衄多时不止者。就骨节尖上灸各三壮

一论下血不止秘法

方可灸。命门一穴。用篾二条。灸可七壮止。断根永不发。不疼则不灸也。自地至脐心截断。令患人平立取之。取向后自地比至脊尽处是穴又须按其穴处疼

灸七壮。久不止者。与脐平处。无不除根。椎上灸七壮。或年代深者。以患人平立量脊骨。一论灸肠风脏毒便血。更于椎上两旁各一寸

一灸痔疾。艾灸其上。转入肠中。因大转泻。先血后秽。连灸三五壮。忽觉一道气。一论脱肛秘法。先以柳枝浓煎汤洗痔

百会一穴。尾 一穴。各灸三壮。当正午时。灸之立效。炷如小麦大。用桃柳枝煎汤浴净

<<寿世保元>>•龚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