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陆子坚调摄方论

浊气也。盖中者。从来无病。大便甚艰。小水不畅。右关之脉。乍弦乍迟。不相调适。用药得当。驱之无难。胃中之气。干其清道。胃中津液。火势内蕴。易于上燎。而痛亦增。不肯下行。惟其不足。呼之于根。艰于归根。凝滞不行。尚有进者。不使外出。若岁久日增。夫下行之气。以失调之故。为邪火所烁。若食饮稍过。且以痛之故。亦非细故也。子坚玉体清和。迩因外感之余。益以饥饱内伤。遂至胸膈不快。胃中隐隐作痛。有时得食则已。有时得食反加。有似锢疾之象。后来必为大患。因是窒塞不舒。其始本于病时。至今津液未充。而痛终不免也。病属胃之下脘。而所以然之故。全在胃之中脘。吸之于蒂者也。究竟吸入之气。而令周身之气。以为常用之药。在先收摄肾气。上下四旁之枢机。从前后二阴而出。夫至人之息以踵。以浊气上干之故。然后浊气之源清。想明哲知所务矣。大意人身胃中之脉。从头而走于足者也。而令浊气乱于胸中。然邪火炽则正气消。则气不能运转其食。是火不除则气不复。中脘之气旺盛有余。一从小肠而达于膀胱。所以得食以压其火则安。气不复则胃中清浊混乱。一从小肠而达于大肠者也。必驱下脘之气入于大小肠。为订降火生津下气止痛一方。所以反受下脘之浊气而挠指也。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气以下行

积而成照。既知其处矣。犹珠玉之光。胡卣臣先生曰。言一病即知其处。又知其上下正反之因。非有意映重渊连赤极也

<<寓意草>>•喻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