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白胎舌

。白舌亦有死证,不可忽视也。 《舌鉴》云:伤寒,邪在皮毛。传至阳明经,则有白屑满舌,虽证有烦躁,如脉浮紧者,犹当汗之。舌乃心之苗,心属南方火,当赤色,今反见白色,则头痛身热,项背强,腰脊疼等证。初则舌有白沫,次则白涎白滑,再次白屑白,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是寒邪入经之微甚也。在少阳经者,则白苔白滑,以小柴胡汤和之;胃虚者,理中汤温之;如白色少变黄者,大柴胡、大小承气,分轻重下之

。舌见白苔而干浓者,此太阳热病,过服寒药,或误饮冷水,抑遏其热而致也,先以姜桂彻其寒,而后以香苏散汗之。 《正义》云:舌见白苔而滑者,此太阳少阳并病,如太阳未罢,可冲和汤,或香苏散、或桂枝汤;有懊 者,栀子豉汤

。 舌见白苔而中微黄者,此太阳阳明合病也,如太阳未罢,双解散;如太阳已罢,选承气下之

。 舌见白苔而外微黄者,必作泻,宜解毒汤;恶寒者,五苓散

。津润者生,干枯者死。 舌见白苔而尖微有刺者,此少阳阳明也,表未罢者,柴葛汤;表已罢者,选承气下之

。津润者生,干枯者死。 舌见白苔而满黑刺者,此三阳合病也,里未实,柴葛东加黄连;里已具,承气汤

。 舌见白苔而中有黑点者,此少阳阳明也,有表者,凉膈散合小柴胡汤;里已具,调胃承气汤;身有斑者,从斑治,化斑汤

。 舌见白苔俱成细圈子者,曾见冬月伤寒呕恶,误服白虎汤,脉伏

。 舌苔成圈如白豹纹,用正气散,加肉桂、丁香、炮姜,数服愈

。 舌无白苔而冷滑,外证厥冷者,少阴也,四逆汤、或理中汤

。 舌见白苔而腻滑者,痰也,二陈汤主之

。 舌上白苔在左者,阳明也,人参白虎汤主之

。 舌上白苔在右者,少阳也,小柴胡汤主之

。有咳嗽引胁下痛,而见此舌,小青龙汤;夏月多汗,自利,人参白虎。 《舌鉴》云:白苔见于一边,无论左右,皆属半表半里,并宜小柴胡汤,左加葛根,右加茯苓

。热盛者,桂枝大黄汤下之;无热,真武汤,十救二三。 《正义》云:舌上白苔,或左或右,而余见黄黑,外证下利,痛引小腹者,脏结也

。 舌上白苔在尖者,少阳也,小柴胡汤主之

。 舌苔根白而尖红者太阳少阳并病也,小柴胡加升麻

。凡言苔者,有垢上浮是也,若无苔垢而色变,则为虚也。 舌白无苔而明淡,外证热者,胃虚也,补中益气汤主之

。然于予观之,不止是也。此等舌,俗名镜面舌,生者多矣。 慎庵按:《舌鉴》云:年高胃弱,虽有风寒,不能变热,或多服汤药,伤其胃气,所以淡白通明,似苔非苔也,宜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脉不出者死,四逆汤救之。 舌见白苔如煮熟之色,浓浓裹舌者,则饮冷之过也

。 《舌鉴》云:此心气绝而肺色乘于上也,始因食瓜果水水等物,阳气不得发越所致,为必死候,用枳实理中,间有生者

。见三阳表证,随经加柴胡、葛根、羌活;见里证,加大黄。 《舌鉴》云:白苔如积粉,此舌乃瘟疫初犯膜原也,达原饮

。 白苔尖根俱黑,乃金水太过,火土气绝于内,虽无凶证,亦必死也

。如邪结在舌根,咽嗌不能言者,死证也。 白苔中见黑色两条,乃太阳少阳之邪入于胃,因上气衰绝,故手足厥冷,胸中结痛也,理中汤、泻心汤,选用

。如干浓见里证者,下之,得泻后,次日灰色去者安。 白苔中见灰色两条,乃夹冷食舌也,七八日后,见此舌而有津者,可治,理中、四逆选用;无津者,不治

<<四诊抉微>>•林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