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状诗
。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相类诗
。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有止为结,迟甚为散,浮大迟软,四合为虚。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三至为迟,二至为败,一息一止,阳气将绝,不可救也
主病诗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 瘕仔细看
。 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人迎主寒湿外袭,气口主积冷内滞,在寸为气不足,在尺为血不足,气寒则缩,血寒则凝也
分部诗
。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病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分部主病
。 (左寸)迟寒惨少精神;(关)肢冷筋拘肝胁疼,左尺虚兼便浊,女人月信亦无音;(右肺)迟气短涕清痰,冷积伤脾在右关,少腹寒疼腰脚重,溲便不禁尺中寒
兼脉主病
。 《汇辨》云: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沉则或须攻散,迟则未有不大行温补者也。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病,迟滑气病,迟盛而阳亏
或问
或问曰:三部本一气而动,迟则俱迟,数则俱数,又乌能分部以主病乎?曰:本一气而动之说甚善,但俱数之中,何部独有力,归重此部作热论;俱迟之中,何部独无力,
诸脉兼迟
。迟濡浮大且缓,为虚脉。 迟而不流利为涩,迟而有歇止为结。亦云:小快于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虑之一失也。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宽纵得名,迟以至数不及为义,以李濒湖之通达
。 小快二字,《脉鉴》改作四至,于迟作缓持
辨妄
。又云:状且难,是涩脉,而非迟脉矣。《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脉矣。 《汇辨》云:迟脉之象,上中下候,皆至数缓慢。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