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弱(阴)

体状诗

。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不似微脉之按之欲绝,濡脉之按之若无,细脉之浮沉皆细也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相类诗

) 。 (见濡脉

主病诗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萎

分部诗

。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 滑伯仁曰:精气不足,故脉痿弱而不振,为痼冷、为烘热、为虚汗

分部主病

。右寸弱者,自汗短气;弱在右关,水谷之 ;右尺得弱,阳陷可验。 左寸弱者,惊悸健忘;弱在左关,木枯挛急;左尺得弱,涸流可征

抉微

。 刘河间曰:弱脉虚冷,兼微与迟,然伤风中暑,热盛而自汗大出,则亦缓弱而迟

。《经》云:脉弱与滑,是有胃气;脉弱与涩,是为久病。 李士材曰:浮以阳候,浮取之而如无,阳气衰微之验也。愚谓:弱堪重按,阴犹未绝;若兼涩象,则气血交败,生理灭绝矣

。 张路玉曰:伤寒首言弱为阴脉,即阳经见之,亦属阳气之衰,可见。在阴经见之,虽为合脉,然阳气衰微已极,非峻温峻补,良难春回寒谷也。脉弱无阳,必无实热之理,祗宜辨析真阳之虚,与胃气之虚,及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至耳

宜忌

若少壮暴病,而见弱脉,咸非所宜,即血证虚证,脉弱而兼之 。 《诊宗三昧》云:弱脉惟血痹虚劳,久嗽失血,新产及老人久虚,脉宜微弱,然必弱而和滑,可卜胃气之未艾

简误

云有热不可攻,方为中肯之言 。然虚热,从无用攻之理,攻之不但寒起,恐元气亦从此而脱,当去此太字。 慎庵按:《脉经》云:弱脉为虚热作病,有热不可太攻,热去则寒起

<<四诊抉微>>•林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