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状相类诗
。崔紫虚曰: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迟大如慈葱
芤散二 。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
主病诗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分部诗
。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尺部也)两部居
。病在内,曰久病脉虚者死。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
分部主病
。 左寸虚者,心亏惊悸。汪子良曰:尺虚寸搏,血崩可决。虚在左关,血不营筋;左尺得虚,腰膝痿痹;右寸虚者,自汗喘促;虚在右关,脾寒食滞;右尺得虚,寒证蜂起
。 肝肾并虚,则不可治。虚候宜补,右气左血,浮阳沉阴,寸尺仿例
抉微
。凡血虚之病,非显涩弱,则弦细芤迟。 李士材曰,《经》云:血虚脉虚。故虚脉行于指下,则益火之原,可划然决矣。虚脉兼迟,迟为寒象,症之虚极者,必挟寒,理势然也。如伤暑脉,虚为气虚,弦细芤为血虚,气血之分了然矣。东垣以气口脉大而虚者,为内伤于气;若虚大而时显一涩,为内伤于血。慎斋有云:脉洪大而虚者防作写,可知虚脉多脾家气分之病,大则气血不敛之故。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虚脉愈按愈软,浮分大而沉分空,故独主血虚耳。更有浮取之,而且大且数,重按之,而豁然如无,此内真寒,而外假热,治以热药冷服,内真热而外假寒之剂张路玉曰:叔和以虚脉迟大,每见气虚喘乏,往往有虚大而数者,且言血虚脉虚
正讹
。滑伯仁曰:散大而软。 《伪诀》云: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是浮脉而非虚脉矣。浮以有力得名,虚以无力取象,有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如柳絮,散慢而迟
。 二家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
审疑似
虚脉者,指下虚大而软,如循鸡羽之状,中取重按,皆弱而少力,久按仍不乏根,不似芤脉之豁然中空,按久渐出;涩脉之软弱无力,举指即来;散脉之散漫无根,重按久
宜忌
。腹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 仲景云:脉虚不可吐。若脉实大,为顽痰固结,搜涤不应为难耳。惟癫疾而脉虚者可治者,以其神出舍空,可行峻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