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代(阴)

体状诗

。吴氏曰:脉至还八尺,良久方来。 仲景云: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 结促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定期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相类诗

。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有殊途。 数有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

主病诗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疼泄痢下元亏

抉微

。 《汇辨》云:代主脏衰危恶之病,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又云:止有定期者,盖脾主信也,故《内经》以一见代脉,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诊

。 黎氏曰:代为真死脉,不分三部,随应皆是

。然群医但见其滑数,不见其代也。 《正义》云:按:代散之脉,从未有分部位者。予常诊丁子之脉,惟左尺见代,才一至耳,至关上即滑数,余曰:肾气已绝,不可为矣

宜忌

。又妊娠脉代,胎必三月。黄桂岩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桂岩春秋高矣,虽有代脉,不足虑之,果两旬而起。古人谓:痛甚者脉多代,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李士材曰:伯仁论病脉,为暴病言也,若久病得代脉,万无一生。 滑伯仁曰:无病而羸瘦脉代者,危脉也;若有病而气血乍损,而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

代义不一

。至于代脉之辨,则有不同。 张景岳曰:夫缓而一止为结,数而一止为促,其至或二动,或三动,至乃不等,然皆至数分明,起止有力。所主之病,有因气逆痰壅,而为间阻者;有因血气虚脱,而为断续者;有因生平禀赋多滞,而脉道不流利者,此自结促之谓也

。又变不常,则均谓之代,但当各因其变,而察其情,庶得其妙。又《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气软弱曰生,但代无胃曰死,此言胃气去,而真脏见者死,亦非谓代而止也。 如《宣明五气篇》云: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曰:黄者其脉代,皆言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根结篇》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如本篇所云,此乃至数之代,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气象论》所云是也

代主脏绝

。知定者,可定其脏气之死期也)。 五十一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数内者,即五十内之数也。四十一止肾脏衰,三十一止肝气尽,二十一止脾败竭,十动一止心脉绝,四五动止肺经伤。死期便参声色证,两动一止三日死,三四动止五六日,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脉经》云:一动一止二日死,二动一止三日死,三动一止四日死,四动一止六日死,五动一止七日死,六动一止八日死,七动一止九日死,八动一止十日死,九动一止十一日死,十动一

。如某脏之者,则死期之岁月,从《内经》而断之。但《内经》原说某脏绝,而《脉经》当作某脏衰弱也。《内经》云:肾绝六日死,肝绝八日死,心绝一日死,果此脏气绝,又安能待四岁、三王宏翰曰:夫戴氏引《内经》而正《脉经》之谬,予会而详思默悟,得其几焉。 《脉经》又曰:不满五十动一止者,五岁死;四十动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四岁死;三十动而一戴同父曰:《脉经》以四脏无气,岁中死,几脏无气,以分别几岁之死期,予窃疑焉

况其书,杂引《内经》、《伤寒论》、 。 慎庵按:王氏断论,亦属模棱,终非划一之论。今仍而不删者,在往籍中,皆录是说,因出《脉经》存而不论。今予因戴王两家之言,亦存而驳正之曰,必无是理,免滋后学之惑。由是可知《脉经》之言,亦不足征,徒为浅识者树帜,借口炫奇,删之可也。在当时王氏论脉,而自称曰经,亦云僭矣,今人因其称经,而不论其中是非,可称无识也。至谓某脏气衰,尚未败绝,从《脉经》断云云,见亦骑墙,即如其说,若病者脏气衰弱,可延三四岁者,择医而治,临病之工岂无具眼者?治之得宜,用药辅助脏气复旺,因而得生者,亦复不少

再有论见后附余 。 《金匮》、《中藏经》、《扁鹊内照经》等文以成书,又乌得称经哉?在往昔圣哲相传,称经韪矣,而王氏混附己见,而亦欲称经,岂非僭乎?故张子路玉有金屑入眼之讥,可称独见也

<<四诊抉微>>•林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