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濡(阴,即软字)

体状诗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叔和比之绵浮水面,时珍比之水上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相类诗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而柔细知是濡,沉细而柔作弱持

。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

。 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分部诗

) 。(濡为少气,为泄泻、为痰、为渴、为眩晕。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 

分部主病

。 濡主阴虚,髓竭精伤。左寸濡者,健忘惊悸;濡在左关,血不荣筋,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寸濡者,腠虚自汗;濡在右关,脾虚湿侵;右尺得濡,火败命乖

抉微

。凡形体未见死象,不可便断死。 方谷曰:轻诊不知,重按又不可得,稍久隐隐而来,少焉又不可得,存而诊之,又复如是,此濡脉也,为湿伤气血之候

。 或曰:濡脉辨内伤外感。气促力劣,恍惚耳鸣,此虚冷之征,必见于右手气口,若人迎濡而气口有力,中气胀闷,腰背 疼,肢体倦怠,当作湿治

。然热泄后,或热极将死者亦濡弱。 刘河间曰:濡多兼迟,主极冷

。 张路玉曰:濡为胃气不充之象。故内伤虚劳、泄泻少食、自汗喘乏、精伤痿弱之人,脉虽濡软乏力,犹堪峻补峻温,不似阴虚脱血,纯见细数弦强,欲求濡弱,绝不可得也

宜忌

李士材曰:浮主气分,浮取之而可得,气犹未败;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如无,此精血衰败,在久病年老之人,尚未至于必绝,为其脉与证合也,若平人及少壮暴病见之,

比类

。又主四体骨蒸,盖因肾气衰绝,水不胜火耳。从大而至沉者,全凶;从小而之无者,为吉凶相半也。 《诊家正眼》云:叔和言轻手相得,按之无有,《伪诀》反言按之似有,举之无,悖戾一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脉之无根,与散脉相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沉,濡脉从浮小而渐至于不见也

<<四诊抉微>>•林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