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奇经八脉

。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夫脏腑之脉,寸关尺有定位,浮中沉有定体,弦钩毛石有定形。 《汇辨》云:奇经者,在十二经脉之外,无脏腑与之配偶,故曰奇。此则另为一脉,形状固异,而隧道亦殊,病李时珍云:八脉不拘制于十二经,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 沛妄行,流于河泽

。 〔经论〕督脉尺寸中央,三部俱浮,直上直下

〔经脉〕张洁古曰: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内经》曰:督脉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

〔主病〕为外感风寒之邪(王叔和),为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内经》谓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痛,寸关尺三部皆浮,且直上直下者,为

。 〔经论〕任脉寸口脉紧细实长至关

。 又曰:寸口边丸丸

。 〔经脉〕任者,妊也,为阴脉之海也,《内经》谓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由关元,上咽,至承浆,下龈交,极目,下承泣穴,为阴脉之都纲也

。 〔主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王叔和为少腹绕脐,下引阴中痛

。寸口丸丸,即动脉也,状如豆粒,厥厥动摇,故主气上冲心也。 又曰: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又紧细实长者,中寒而气结也

) 。 〔经论〕冲脉尺寸中央俱牢,直上直下。(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乃三部之脉皆沉有力,直上直下,弦实之象也

。 〔经脉〕冲脉起于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挟脐左右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之根本,故称经脉之海,亦称血海

。越人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女子数脱血,不荣其口唇,故髭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故须亦不生。 〔主病〕《灵枢》曰:冲脉血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东垣曰:凡逆气上冲,或兼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逆也,宜补中益气汤,加知、柏。王叔和曰:冲脉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若恍惚狂痴,冲脉与督脉无异,但督脉浮,而冲脉沉耳

。 〔经论〕阳跷脉寸部左右弹

。 〔经脉〕阳跷脉起于足跟中,上外踝,循胁上肩,挟口吻至目,极于耳后风池穴

。左右弹,即紧脉之象。王叔和注曰: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 〔主病〕越人曰: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苦腰背痛,癫痫僵仆,恶风偏枯, 痹体强

。 〔经论〕阴跷脉尺部左右弹

。 〔经脉〕阴跷脉起于足跟,上内踝,循阴上胸,至咽,极于目内 睛明穴

。叔和注曰: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 〔主病〕越人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张洁古曰:跷者,捷疾也。二跷之脉起于足,使人跷疾也。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 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苦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连阴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

。 〔经论〕带脉关脉左右弹

。 〔经脉〕带脉起于季胁,周遭一周,如束带然

)。 。 〔主病〕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缓纵之貌

。 《明堂》曰:女人少腹痛,里急,螈 ,月事不调,赤白带下。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此脉若固,即无带下漏经之症矣

) 。 〔经论〕阴维脉尺外斜上至寸。(斜上者,不由正位而上,斜向大指,名曰尺外斜,小指名曰尺内

。 叔和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

。 〔经脉〕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发于内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胁上胸,至顶前而终

。 〔主病〕叔和曰:动苦癫痫,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阳白、金门、仆参

(金门、仆参, 。 又曰:阴维脉沉大而实者,主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

。 〔经论〕阳维脉尺寸斜上至寸

。 叔和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

。从左手足少,肾斜至寸上手太阳小肠之位,为阳维也。 或言从右手手少阳三焦,斜至寸上手厥阴心包之位,为阴维

。 〔经脉〕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发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厌,抵少腹,循头入耳,至本神而止

。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洁古云: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 〔主病〕叔和曰: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

<<四诊抉微>>•林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