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缓(阴)

体状诗

杨玄操曰: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 张太素云: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 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

) 。 (见迟脉

主病诗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分部诗

。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兼脉主病

。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分部主病

。从容和缓为平。尺逢浮缓,足痿。右寸沉缓,肺气虚短。左寸沉缓,心气虚,怔忡健忘。右关浮缓,腹膨;沉缓,脾胃气虚少食。 汪滑合曰:两寸浮缓,伤风项背急痛。左关浮缓,风虚眩晕;沉缓气虚,腹胁气结。左尺沉缓,肾虚冷,小便数,女人月事多;右尺沉缓,泄泻,肠风入胃

体象胃气

。 蔡氏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

抉微

。 方谷曰:凡缓脉之见,不可见于纯缓,如缓而兼四时之脉可也,缓而兼五脏之脉可也,否则徒缓而不兼,犹《脉经》所谓但弦无胃气曰死,肝脉纯缓者亦曰死

。此缓之脉,又不可以例推者矣。 又曰:仲景云:伤寒以缓为和,主病退;杂病以缓为迟,主病进

迟缓不相类

。然缓脉迟脉,又绝不相类。 李士材曰: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正相反也

。 缓以脉形宽纵得名,迟以至数不及为义。《脉经》云:小快于迟,以至数论缓,亦一失也

附:论缓脉主热

) 。 (见后管窥

<<四诊抉微>>•林之翰